我听播客这些年

Posted by agentd on 02-27,2020

我听播客这些年

从大学开始听播客,至今毕业五年,一直都在听。听了七八年播客,已经不仅仅是喜欢了,听播客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。

我听了这么久、这么多的播客,但是一直没想过播客给我的影响。用一句比较俗的话说就是:当我听播客时,我听的是什么?

中文播客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时候,大部分播客节目都是兴趣驱动的,基本上都是用爱发电,而且没有像样的商业运作。虽然近两年播客创业成为了一种可能,但是一项项有趣有爱的播客节目早就因为各种原因停播或者消失了,现在回顾起来难免唏嘘。

播客回忆录

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,这么多年听过的播客也忘的差不多了,所以这次我只能回顾印象最深刻的几档播客节目,当然,它们也是感动我最多的。

IT 公论

2013-2016,李如一和 Rio 的湿货对谈。互联网上干货太多,干得难以下咽,《IT 公论》以其兼顾科技与人文的湿货话题吸引了我。

这一档节目带给我的是反思科技(互联网科技)对生活造成的影响:科技在带来便利与效率的同时,也带来了对我们的打扰与诱惑。

当然李如一和 Rio 的默契和思考也是吸引我听下去的原因。

友的聊

2011-2018,《友的聊》的主播比较多,说实话我现在也没能把声音和主播对应起来。

如果说《IT 公论》是「雅」的话,那么《友的聊》对应的就是「俗」了。「俗」当然不是恶俗、低俗,而是接地气、氛围热烈。《友的聊》如题,就是朋友们一起聊天,聊游戏、科技、影视等,还有就是大家一起闲聊,后来还合并了《花田》(用鱼酱和八尾的话就是找到了爸爸)。

节目整体轻松而热烈,新鲜有趣。

大内密谈

2013至今,《大内密谈》也是一档偏闲聊的播客节目。前几年听的比较多,这两年偶尔会听。

相征聊起来胡天海地,特别能扯,节目污起来拦都拦不住。挺喜欢这种风格,解压消遣佳作。

味之道

2014至今,但最近基本上是年更了。至今听过的唯一一档美食节目,估计中文播客也没几档美食节目了。

我喜欢听《味之道》倒不是喜欢美食,而是席妙雅的声音实在是好听。节目聊的食物偏西式,可以感受不同饮食文化的交融。

朴素心理学

2013年至今,虽然以「心理学」为题,但是主打的节目风格其实是「污」。这其实是一档「相声」节目,主播们把闲聊当相声了。

壁下观

2016-2018,《壁下观》「是一项分享与传播古代艺术的媒体计划。我们主张一种与「作壁上观」相反的立场,坚持走进古代艺术所处的场所和历史场景之中,并与志同道合者分享我们面对这些「不合时宜」之美时的欣喜和感动。」

《壁下观》的停播是在是太可惜了,不过主播们现在重开了一档新的播客节目《路书》,同样是讨论艺术和历史的播客节目。

疯投圈

2016至今,Rio 和黄海合作的一档播客节目,旨在从投资视角探讨商业现象背后的本质。

从《IT 公论》开始就比较喜欢 Rio 的风格,后来发现他开了新的播客《疯投圈》就一直跟着听。Rio 和黄海目前都在投资机构工作,保证了信息的新鲜与专业性,而且现在看来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对商业的洞察。

得意忘形

2017至今,如果说《IT 公论》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节目,那么《得意忘形》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档节目了。好多期节目我都反反复复地听,近一半的节目加了星标。

这档节目是张潇雨不断探索自我治愈自我的过程,我接触这档的时候也正好处在一个相当拧巴的阶段。

《得意忘形》差不多算是在我痛苦挣扎时拉了一把,如果你也处于痛苦失望的境遇的话,这档节目你值得拥有。

忽左忽右

2018至今,程衍梁和杨一主持的访谈类节目。

《忽左忽右》吸引我的部分是它的选题比较符合我的口味,而且两位主持人聊起来也比较有深度。

两位主持人都是传统新闻传媒人,选题与观察角度更加贴近都市生活口味,这点还是比较吸引人的。

我眼中的播客

一档好的播客节目应该是独立而原创的,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播客开始具有了专业性。

所谓独立,就是播客的主持和嘉宾说的都是自己想说的话,而原创是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应该遵循的原则。

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播客内容来自专业从业者,制作流程和工具的专业化,还体现在播客制作的组织化。过去几年坚持做播客的人纷纷成立了公司来专职做播客,还有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投入到播客行业中来,播客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可能。

再有就是播客和知识付费的区别。知识付费主打的卖点是「干货」,击中的是人性的「焦虑」,而播客是「湿货」,人文与关怀。